流动的文脉,最美的归乡——2025大运河非遗联展在沧州吴桥启幕
来源: 长城网  刘婕影
2025-09-30 10:31:47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王林红 武海笑 刘婕影)千年运河波光潋滟,非遗薪火生生不息。9月28日,2025年大运河非遗联展在河北吴桥杂技幻乐城正式启幕。本届联展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沧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以“运河技艺、运河美食、运河杂技表演”三大板块为主线,通过沉浸式、场景化的展陈方式,打造一场“可欣赏、可触摸、可互动、可品尝”的文化盛会。

2025年大运河非遗联展活动现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 武海笑 摄

  一河串起八省风情,非遗汇聚千年文明

  大运河如一条纽带,连贯南北,滋养了丰富多彩的非遗。本次联展以“运河流脉”为布展架构,在吴桥杂技幻乐城搭建起互动街区,依次呈现八省(市)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统美食、杂技等表演艺术的精华,构筑一条“可游走、可品味、可沉浸”的非遗长廊。近百项非遗集中亮相,生动诠释大运河作为“活态文化遗产廊道”的深厚底蕴。

2025年大运河非遗联展活动现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 武海笑 摄

  从北京兔儿爷泥塑的吉祥意蕴,到浙江龙泉青瓷的温润如玉;从山东潍坊风筝的凌云之姿,到安徽宣纸徽墨的书香绵长——游客信步其间,仿佛翻阅一部流淌的文明史诗。通过场景化、互动式展示,非遗从岁月深处走来,融入现代生活,焕发时代光彩。“非遗不只是历史的记忆,更是鲜活的生活实践。”一位来自山东的游客由衷感叹。

  赤子归乡演绎绝技,艺脉反哺赓续文脉

  活动与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同期开幕。古老的杂技艺术沿运河流转,吴桥作为杂技艺术的故乡,承载着技艺赓续,联展中最为动人的一幕,是杂技游子的“归乡演出”。中国铁路文工团副团长、吴桥籍艺术家王强创作的《对手》,以“运河水回流”为意象,艺术化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深情回馈;安徽省杂技团的《翘碗》节目,由曾在吴桥学艺的演员诙谐演绎,展现技艺传承中“走出去”与“归来兮”的双向奔赴。沧州杂技团《快乐炊事员》则将日常炊事场景融入杂技,锅碗瓢盆化作艺术道具,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彰显杂技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新活力。

2025年大运河非遗联展活动现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 武海笑 摄

  这种“归乡”,不仅是空间的回归,更是文化血脉的延续。王强感慨道:“我永远是吴桥人,我的根在故乡,但是会把枝叶蔓延到全国乃至世界。”杂技人用身体书写传奇,用舞台讲述故事,展现个人成长与地域文化交融共生的时代画卷。  

  河北非遗彰显匠心,东道主风采熠熠生辉

  作为东道主,河北非遗以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精湛技艺成为展会亮点。承德丰宁满族剪纸传承人石俊凤现场剪出一幅杂技主题作品,刀法流畅、意蕴悠长;沧州河间明亮玻璃吹制技艺体现“全球十杯九河间”的产业实力,展示传统工艺与现代经济的和谐共生;吴桥石影雕传承人方士英以钢锥代笔,于打磨光亮的花岗岩石板上凿刻出明暗层次分明的艺术影像,技艺之精令人赞叹。

2025年大运河非遗联展活动现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 武海笑 摄

  美食展区同样人气高涨。河间驴肉火烧色泽金黄、酥脆如雪,保定驴肉老卤沁香、鲜嫩不腻,两地风味同台亮相,吸引众多食客品评对比。青县小枣茶创新融合沧州金丝小枣与乌龙茶,成就“可饮用的东方美学”;黄骅面花制作技艺体现了沧州人民因地制宜,转化利用旱碱麦的智慧。

  匠心璀璨活化传统,文旅融合续写新篇

  本届联展突破传统静态展览模式,设置游戏体验、美陈打卡、传承人现场互动等项目,让公众在参与中感受非遗魅力。展会期间还将举办非遗访谈、直播带货等活动,不仅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提供展示平台,更通过创意转化与产业对接,促进非遗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注入新动力。

  活动将持续至10月8日,为中秋、国庆双节增添浓厚的文化氛围,成为深入推动非遗融入当代社会生活的有效路径,为加快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
河北 沧州 吴桥
责任编辑:刘婕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