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县20万亩梨花盛开。
启动仪式现场。
春潮涌动,梨花如雪。当20万亩梨花在冀南大地铺展成雪浪,由长城新媒体和魏县联袂打造的“成语邯郸 礼遇魏县”赏花行活动,于3月28日启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直播间》栏目对活动进行报道。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一时间》栏目对活动进行报道。
3月3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直播间》栏目以《河北魏县20万亩梨花盛开 创新赏花模式引客来》为题,向全国观众全景展现了这场融汇历史人文与自然生态的春日盛宴。3月31日,活动再度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一时间》栏目,向全国观众展现了一场“传统与现代共生、生态与产业共融”的文旅盛宴。
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央视的连续聚焦,不仅让“千年古县”的文化底蕴与“梨乡水城”的生态魅力跃然荧屏,更凸显了长城新媒体作为活动核心策划执行方,以“1+3+N”模式破题,以创意与执行力为笔,书写文旅深度融合新篇章的创新实力。
全域联动:“1+3+N”模式打造文旅新生态
在“万顷梨花一夜开”的壮观景象背后,是长城新媒体品牌活动中心长达两个月的精心谋划。面对同质化严重的赏花旅游市场,他们摒弃传统“花期经济”的单一思维,提出“科技赋能、文化破圈、全域联动”的策划理念,构建起“1+3+N”的立体活动矩阵:以赏花行启动仪式为核心引爆点,魏祠公园、魏州文化艺术中心、礼贤台三大主场同步发力,20余个特色活动点星罗棋布,覆盖古梨园、非遗工坊、梨乡水城等场景。
启动仪式开场舞《花开盛世》。
融合秀《成语·太极》。
冀南四股弦《打金枝》选段。
“1+3+N”模式,打破传统“花期经济”的时空限制,形成“日游+夜游”“文旅+消费”的全链条生态。截至3月31日,魏县游客量同比增长50%,旅游收入同比增长80%,实现从“一朵花”到“一条链”的价值跃升。
昼夜接力:梨花为媒激活文旅新场景
活动以“梨花+”为轴线,创新推出“日游+夜游”沉浸式体验,在昼夜交替间演绎传统与现代的共生之美。
梨园中的广场舞。
大批游客在梨园中赏梨花。
“一路花开”摩托骑行游魏县。
“一路花开”摩托骑行游魏县。
白天,游客可漫步古梨园参与汉服巡游,逛“邯宝坊”特产展示区,跟随“梨路使者”沿着精心规划的包含梨园、美丽乡村等特色场地的“梨路花开”文旅路线骑行,感受魏县的乡村风情和自然风光。入夜,礼贤台光影汉服秀、玩酷机车电音节、国际民谣歌会点亮“夜经济”,带动餐饮、住宿、交通等消费链全面升温。
礼贤台光影汉服秀。
玩酷机车电音节。
玩酷机车电音节。
玩酷机车电音节。
国际民谣歌会。
昼夜场景的无缝衔接,有效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带动县域酒店入住率达到60%,实现“流量”与“留量”的双重转化。
科技赋能:数字引擎撬动文旅体验升级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场赏花盛会,更是一次文旅融合的深度实践。在长城新媒体品牌活动中心前沿云直播以及相关流媒体技术的加持下,魏县通过“科技+文化”双轮驱动,为传统节庆注入新活力,探索出了一条“小城办大节、老资源出新IP”的可行路径。
智能代言人“梨小智”向全球游客发出赏花邀约。
活动启动仪式创新引入AI技术,智能代言人“梨小智”登台,通过生动互动向全球游客发出赏花邀约。冀云客户端、长城网、视频号、抖音、微博、百家号、大鱼号等多家平台、账号对启动仪式进行同步直播,吸引众多网友在线观看。
魏县文化学者陈勇通过行进式直播向全国网友介绍魏县梨文化。
同时,长城新媒体品牌活动中心倾力打造行进式直播,通过“融媒直播+记者连线+文旅资源推介+农特产品带货”的创新模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现魏县之美。
科技与文化的融合,让20万亩梨花从“静态风景”变为“可玩可感”的超级IP。游客纷纷感叹:“在魏县,梨花不仅开在树上,更绽放在手机屏幕里。”
传播裂变:全域营销引爆全网流量风暴
从启动仪式直播实时浏览量破千万,到同时登上抖音同城榜前三名,再到央视新闻的深度聚焦,这场赏花行的传播势能呈现出几何级增长。长城新媒体构建的“央媒引领+全域渗透”传播矩阵功不可没。
三个活动词条稳居抖音同城榜前三。
冀云大数据平台显示,截至4月2日14时,全网涉2025年“成语邯郸 礼遇魏县”赏花行活动的相关信息共2114条,超90个媒体平台报道宣传。媒体总发文量约400篇次。央视新闻、央视财经、央广网、央视频、环球网等央级媒体关注报道,河北日报、河北广播电视台、冀云、长城网、河北新闻网、冀时等省内主流媒体矩阵宣传效果显著,累计影响受众约1.52亿人次。
活动词条登上微博同城榜第一名。
值得关注的是,“邯郸三千年梨花如故”“总要来魏县看一次梨花吧”“打卡满是梨花开的魏县”三个活动词条稳居抖音同城榜前三,两个活动词条登上微博同城榜前二,热门视频点赞量、评论量、收藏量、转发量近万次,评论区正面氛围浓厚,带动当地群众拍摄短视频打卡魏县梨花节。
魏县赏花行活动的成功,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碰撞的火花,是区域文旅创新突围的缩影。长城新媒体以媒体融合之力,将“流量”转化为“留量”,让“网红”走向“长红”,为县域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正如央视报道:“借助梨花,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未来,这座千年古县将继续以梨花为媒,以文化为魂,在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的大潮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