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秦国鑫 李嘉璐)近日,“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大运河河北段媒体采风活动最后一站走进邢台市临西县。
大运河河北段主河道总长千余里,流经5市17个县(市、区),融合隋唐与京杭大运河历史遗存。临西段作为卫运河与永济渠交汇处,承载了丰富的古运河文明。
陈窑遗址:明清贡砖的官窑记忆
在临西县东枣园乡陈窑村,采风团探访了明清贡砖烧制遗址——陈窑遗址。该遗址位于卫运河西岸,据《陈氏族谱》记载,明嘉靖年间陈氏始祖陈清与李姓人家在此建窑,专事皇家贡砖烧造。2008年,按照河北省文物局工作安排,考古人员在此勘探发现20多座明清官窑窑址,每窑占地5亩,总计占地100多亩。
临西位于黄河冲积平原,运河两岸盛产莲花土,贡砖以本地“莲花土”为原料,制作工艺严谨,历经“土、泥、坯、烧”四段十八道技艺,成品不碱不蚀,“击之有声,断之无孔,坚硬茁实”,当年曾用于北京皇宫、天坛、十三陵等皇家建筑。

“贡砖”实物展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李嘉璐 摄
目前,当地贡砖烧制技艺已于21世纪初恢复,并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贡砖博物馆:非遗传承特色平台
作为集展示、传承与文旅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地标,贡砖博物馆系统呈现了临西贡砖千年的发展历程。馆内通过文物陈列、场景复原与多媒体技术,详细展示了贡砖从选材到烧制的完整工艺流程,重现了明清鼎盛时期“百里窑场、万垛青烟”盛况。

贡砖博物馆通过场景复原展示工艺流程。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李嘉璐 摄
据临西县博物馆馆长张霞介绍,贡砖博物馆馆藏包括新石器时代蚌镰、战汉铜軎、陶砖以及运河古道出土文物等,还集中呈现了临西乱弹、潭腿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及运河沿线民俗风情,如今已成为“非遗传承+文旅发展”的特色平台。
目前,博物馆通过开展研学、开发文创等举措,推动贡砖文化在当代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仓上村:古今交融的文明样本
临西镇仓上村是具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现今也是全国文明村,其地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清古城遗址。该村临近古运河的永济渠,依托大运河漕运要冲的历史地位,保存有古县衙、钟鼓楼、文庙等建筑遗迹,“小西门”“堂台子”“西仓集”等古地名沿用至今。
在村史馆,通过展板与民俗文物,展示了仓上古村落的千年变迁。当地组织修撰村志、整理传说故事,推动乡村文化传承。村“两委”带领村民共同参与文物保护、设施建设与文明乡风培育,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发展的乡村典范。

仓上村民俗文物展示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李嘉璐 摄
从运河之畔的非遗传承到古遗址的新生,临西正以点串线、以线带面,让千年运河文脉成为驱动县域发展的精神纽带与文化引擎。